技术成果名称:人造视网膜 | |||
技术编号:T(XD)2017040823 | 专利号: | ||
技术阶段: |
技术来源:国内 | ||
所属行业:生物医药 | 合作方式:技术产业化 | ||
终端产品及应用范围: |
|||
![]() |
—— 技术成果详述 ——
“人造视网膜”是一种涉及眼科学、神经科学、生物医学、材料学、微电子学、半导体微加工等多学科交叉的植入式仿生微电
子人造假体,由混合信号片上系统、电源和数据管理、微系统技术、智能生物材料以及集成系统测试5个技术部分组成,它通 过无线方式将能源和体外图像数据传输至植入眼内的微刺激芯片,通过规律性刺激视神经末端,从而使盲人重新感知图像。 |
|||
![]() |
|||
—— 技术优势 ——
项目团队研发的第一代“人造视网膜”——Argus I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视觉假体,有16个刺激电极,截止2004年共进行了6例 试验性植入,让患者拥有简单光感。 第二代产品——Argus II有60个电极,从2006年至今已让40名患者重获基本视力,能分辨物体形状,甚至阅读大字印刷品,每 套产品加植入费用约为15万美元。Argus II于2011年获得欧洲CE mark认证,2013年获得美国FDA最高等级(永久植入人体) 的生产销售许可。 |
|||
![]() |
|||
—— 技术/效果指标 ——
目前,项目团队正致力于开发新一代高性能“人造视网膜”,目标是让患者可以看到20号字体,具有20度以上的大幅视角,具 备正常阅读能力,能分辨多达9种颜色,并且价格降至12万人民币左右,造福更广大的失明人士。 |
|||
![]() |
|||
—— 市场前景 ——
该项目将为发展新兴的仿生微电子技术提供核心技术和产业化支持,带动下游电子及医疗产业,带来巨大经济价值。以广东省为
例,以新一代人造视网膜售价12 万元计算,适用于广东省的45 万视网膜色素炎和老年黄斑病变患者,直接经济效益将达到540 亿元。中国的视障患者超过900 万,其市场规模可达1 万亿元。全世界罹患视网膜病变的患者超过7000万,其市场规模可达8 万亿元。 |
招商实战平台
先导产业中心